跳到主要內容區

謝名恒(98級學士班)系友經驗談

 

 

各位即將來到族文系的學弟妹大家好,我是畢業於2013年(4989級)學長謝名恒,來自新竹竹東現居桃園中壢。之後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2016),現在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班博士生(2020-迄今)、研知有物有限公司執行長、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兼任講師。個人長期關注客家文化與社區營造之議題,且持續參與客家農村活化、社區組織輔導等培力工作,具有導覽活動執行、研究計畫調查等數項實務經驗。

我在大學階段接觸來自四面八方且背景相異的人群,進而反思自身的身份認同,得以瞭解到身為客家族群的特殊性。其中一年級學士班不分系,需共同修讀院上基礎課程,有助於開拓不同面向的學習與體驗。二年級時選讀「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開始修習專業課程,接觸理論中的思維與技術上的訓練,使得身在原住民民族學院中一位客家身份的學徒,重新審視且思索自身的安置與遭逢。透過這時期的治學訓練,啟發我對東部客家相關議題的探究興趣,因此利用課餘期間擔任「花蓮客庄百景-尋溯足跡調查研究」工讀生,負責訪談紀錄與逐字稿整理。

三年級時期,通過「國科會大專生參與專題與研究計畫」(計畫編號:101-2815-C-259-019-H)的全額補助,在葉秀燕教授指導下展開《觀光‧客—花蓮鳳林客家文化建構與觀光遊客經驗之探究》為題的客家研究。四年級階段,額外加修系所內碩士班的課程,試圖熟悉碩士階段的學習模式,當時系主任林徐達的帶領之下,持續保持讀書寫字的習慣。隨著「企劃書撰寫與實作」的修課機緣,進而策劃舉辦客家文化體驗活動,並且組織團隊共同撰寫企劃申請經費,得以連續舉辦三次活動,依序為:「客家時刻 食客鳳林」、「鳳林來做客 東華染布趣」、「移花接鳳 客在騎中」。

藉由族文系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等田野工作之技巧,以及活動企劃研擬及研究計畫書寫,皆有著紮實的基礎訓練。對我來說畢業之後無論是繼續攻讀碩士及博士,抑或是創立自己的公司承接政府部門的相關計畫,皆與系上所學的課程內容密切相關,並且進一步活用技巧且善用所學,必能給予自身未來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希望各位能浸潤於東華之美且樂在其中的學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