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碩士班「文化資產」課程的學生們,100年12月3日在李招瑩教授的帶領下,前往壽豐鄉豐田地區進行戶外教學。豐田在日據時代是日本移民村,除了地景優美,更有豐富的文史風采,豐田玉風華、大同戲院盛衰、五味屋傳奇、碧蓮寺蛻變、豐田文史館等等,一一躍然課程,建構出一趟讓同學們「舊情綿綿的豐田文化資產驚奇之旅」。
第一站:喜見豐田玉
「哇,你看,這就是綠寶石耶!」
「原來貓眼石長這個樣子!」
「趕快拍,好漂亮呀!」
走進花蓮壽豐「村長的玉」蘇明良先生的店,迎面而來映入眼簾的一塊塊造型各異大小豐田玉,不僅數量之多居地方之冠,塊塊綠光瑩瑩、溫潤柔美的模樣,在在吸引參訪同學們的眼光,照相機的鎂光燈更是閃個不停。
蘇明良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豐田玉的古今風華,以及豐田玉的種類。日據時代日本人開採防火物資石棉,由於石棉在內層與豐田玉共生,因此意外發現豐田玉,很快的成為日本人的最愛。
台灣光復後,豐田玉旋風持續發燒,五○、六○年代達到巔峰,當時豐田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代工或買賣,也讓地方上成為人人羨慕的「綠寶石的故鄉」。
可惜好景不常,六○年代過後,同樣綠色系的西伯利亞碧玉、加拿大碧玉在國際寶石市場崛起,加上豐田礦區大都採爆破方式採礦,採下的豐田玉因裂紋等因素,品質江河日下,慢慢的在消費市場上被西伯利亞、加拿大碧玉取代而漸趨沉寂。
直到晚近十年,地方各界開始重視文化資產的重要性,積極爭取開闢為文化財,並改走觀光路線,以豐田玉為材質開闢成壁畫,以及復古雕件等等,豐田玉獨特的生命力,這才又開始逐漸甦醒過來。
豐田玉中富含閃玉,也就是貓眼石。蘇明良先生拿出一包貓眼石讓同學們觀賞,原來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橢圓形寶石,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寶石中間都會呈現一條宛如貓眼的線條而得名,讓同學們驚喜、驚奇,在此行收穫滿滿。
第二站:大同戲院盛極而衰
民國五○年代,大同戲院為豐田地區唯一戲院;六○年代,電視機取代了它的地位。時值豐田玉盛產期,屋主將內部隔成多間小房間,出租給外地來的礦工。隨著豐田玉的沒落,戲院內部閒置無用,原放映間尚存在,目前屋主將大門,隔成三個攤位,出租給村民賣菜。
早期交通比較不發達的年代,幾乎每個鄉鎮都會有戲院,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家戲院,像早期的玉里鎮、富里鄉,或是瑞穗鄉等鄉鎮的戲院,就有兩家以上,也可看出當時各鄉鎮的人口數及經濟狀況是蠻不錯的。
位於花蓮壽豐鄉的豐田村內大同戲院,在早年電視較不普及的年代,這座戲院與其他鄉鎮的戲院一樣,在當時居民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晚上或是假日沒事,就是全家來去戲院看電影。偶爾有國軍藝工隊到地方表演,戲院更是擠得水洩不通!
後來臺灣漸漸進入經濟起飛的年代,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了電視,加上人口外移的問題,戲院的生意也就每下愈況,直到最後吹起熄燈號。
第三站:五味屋傳奇
位於壽豐鄉豐田火車站前的五味屋,是由豐田社區內弱勢兒童、青少年與東華大學顧瑜君教授,以及其工作團隊共同經營的公益二手商店。平常更是社區兒童、青少年生活學習和活動的地方。
五味屋的產權歸屬鐵路局所有,原本只是一棟又老又舊的甘蔗板結構房舍,多年前本來要拆除了,可是看在當地牛犁社區居民眼裡,卻是一處難得的文化資產,幾經爭取租用和經營,這才賦予五味屋新生命和傳奇。
五味屋在日治時期為驛站,參訪時同學們對於五味屋採用甘蔗板等古早工法來興建感覺相當新鮮,導覽者也細數來龍去脈,早期的電線絕緣體依然依附在牆壁懸樑上,似乎正在向往來的遊客吶喊:「我們就是五味屋傳奇的最佳見證!」
第四站:戀戀舊情的豐田文史館
「你看、你看,那裡有一輛古早時期的牛車耶!」
「哇,好多老照片呀!」
豐田文史館和五味屋一樣,都是由當地牛犁社區有識之士,爭取保存下來的文化資產和歷史見證。光是老屋子就充滿迷人的觀光魅惑,更何況裡面更珍藏有滿滿的古文物。
因為有了這座文史館,讓原本已經逐漸老去的社區又注入活力,如今不斷有當年住在豐田移民村的日本人前來從事歷史回顧之旅,不僅令人戀戀舊情,更重燃未來發展的希望。
花蓮縣人口不斷外流,許多社區、部落逐漸老去,政府近年大力提倡社區營造,豐田文史館就是相當成功的例子,參訪後讓人感觸良多,如果每個社區都能夠找出老照片、老故事來重現風華,就不用擔心人口流失、社區沒落的問題了。
第五站:碧蓮寺蛻變
碧蓮寺在日據時代是豐田神社,台灣光復後蛻變成寺廟,但是不少神社的殘跡依然保存下來,不僅見證著日本天皇的過往威嚴,許多被破壞的殘跡,更可看出世代交替的物換星移,令人唏噓世事的多變與無常!
神社變成寺廟,倒還看不出有變化。可是碧蓮寺大門出入口兩旁的石燈,就可以鮮明的看出朝代更迭的鑿痕,石燈下方原本都有落款,研判可能是日據時代皇室銘刻,可是如今均已遭塗抹刮痕,應是日本與臺灣斷交後,當時臺灣省政府下令去除日本皇化產物的結果。
碧蓮寺兩旁石獅下方的石刻落款也一樣,不過根據導覽解說員的說明,這是近代廟務人員「畫蛇添足」的後果,廟務人員嫌原本日據時代遺留的名人落款過於老舊,於是「善心」加以清理後,再用金箔重新繕寫,結果呢?套用解說員的詮釋:「全毀了!」
第六站 日人遺骨壽豐
壽豐鄉豐田地區曾經是日本移民村,存在著不少日據時代的過往雲煙,當然也少不了埋骨他鄉的當年日籍拓墾者,豐裡國小對面就曾經是一處日人墳墓,一座高大的紀念石碑上,鏤刻著「昭和十年...... 」等等字樣,書法的刻紋字跡雋秀。
現場還有一座墓碑,也是日籍人士所有。墓碑前有兩處狀似墳墓的起伏草坪,解說員描述說,過去這裡確曾有兩座日人墳墓,可是二次大戰後日本戰敗離開台灣,日久已無人打理,隨著國際政治的物換星移,早已經逐漸湮沒在歲月洪流中。晚近地方熱心人士才開始打理,才能夠重光成為當地文化資產之旅的一個點站。
第七站:禾田野
這是一處由日據時代傳統日本平房改裝而成的餐廳,由於外貌保存完整,據說早年日據時代都是這種模樣的房子,如今這類房子存在的已經少之又少,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反而成為以廣招徠的最佳文化遺產。
同學們在這裡用餐休息,不斷述說著上午參訪各個地景的所見所聞,相互交換心得與意見,替這趟難得的文化資產戶外教學之旅,寫下戀戀舊情的美好回憶。
結論
這次戶外教學參訪的豐田玉、大同戲院、五味屋、碧蓮寺、豐田文史館等等,剛好切中本堂課「文化資產」的題意,既有深度的文化內涵,更有歷史遺跡可供戀戀舊情,從同學們個個開心不已的神情來看,是一次相當成功的田野之旅。
(張柏東撰寫)